与关键词“www”相关的结果
内蒙古财经学院 已审核
内蒙古财经大学始建于1960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管理学、理学为主,法、文、工协调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大学。学校现有各级各类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1300多人。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F(金融硕士)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51个本科专业,19个蒙汉双语授课专业; 7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包括17个本科专业和2个高职高专专业),4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9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和6个科研教学辅助机构;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经济管理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再教育基地,全国少数民族蒙汉兼通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建有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和各个专业的实验室模拟训练教学设施。自治区最大的文科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是自治区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实验室、CAI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硬件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双基”合格实验室。图书馆馆藏图书220万册(纸质图书150多万册、电子图书70多万册);引进了CNKI系列数据库、EBSCO、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BVD外文系列数据库、CNKI学者成果库和教参书30多个主要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数据库。建立了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全馆采取大开放格局,设立集藏、借、阅、咨询、检索一体化的阅览室(区),实行“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服务。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的骨干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9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65名,博士和在读博士23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4.0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8名,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人选3名,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5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 教学改革 学校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重点,配套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将普通本科学生中期分流的“5+3”培养模式调整为“2+6”模式;在财政学、会计学等专业开展了“双证班”教学改革,在经济学专业设置了“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院和统计与数学学院联合设置了“经济学—数学”双学位班;在蒙语授课专业试行了基地班实验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企业开展专业共建,联合培养人才。采取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在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中增设了个性发展模块。在民族教育方面,形成了以开好汉语、计算机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思路,夯实了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突出了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2006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2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3项,国家统计局项目4项,教育部教育规划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28项。发表各级各类论文6965篇,其中核心期刊3405篇,核心期刊比例达48.9%。共出版专著和教材823部;共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02项,其中一等奖5 项,二等奖52项。现出版《财经理论研究》和《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两种学术刊物。学校还设有高等民族财经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社情民意调研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有两个自治区级学术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坚持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目前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专科多年来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100%,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收学和金融学5个专业在本科一批进行招生。建校5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其中自治区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中的中层以上管理者近30%为我校毕业生,他们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招生就业 学校不断完善以就业带动招生、以就业促进培养质量的“招生—培养—就业(创业)联动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多年来,学校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始终大幅度高于自治区最低控制线。学校深入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突出做好专科生、三本生、女生、少数民族毕业生、长线专业毕业生及困难家庭学生的就业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年解决就业、全程指导就业的工作格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于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我校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在41所参评的省属本科院校中分别名列第一和第四。2013年以来,教育部学生信息网发布的院校满意度动态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学校综合满意度列全区高校第一。经过5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内蒙古财经大学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为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8-04-12内蒙古大学 已审核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区域定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优良的学风校风。学校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院校。现任校党委书记朱炳文,校长陈国庆。56年来,学校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遵循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基本办学方针,践行“求真务实”的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优良校风和“立足边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有4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高级领导干部、企业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为祖国昌盛与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56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在内的综合大学。蒙古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一批骨干学科也正在快速发展。学校现由校本部、艺术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鄂尔多斯学院、满洲里学院构成,共设有23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设有1个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有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优良家畜规模化繁育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草食家畜繁殖生物技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以及25个自治区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此外还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75个本科专业,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数理学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文史哲、化学2个自治区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2012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844人(校本部164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697人(校本部983人),博士生导师128人,教授267人(校本部217人),副教授470人(校本部38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0.1%(校本部为49.7%)。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双聘院士5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农业部科技委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内蒙古杰出人才奖9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012年人选一层次13人、二层次39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培养人才人选32人、刚性引进人才人选12人、柔性引进人才人选13人、创新团队8个,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6个。有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1个实验室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课程获批建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名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截至2012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校生30802人(校本部20008人),其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3%以上;有博士研究生418人,硕士研究生4334人(校本部4154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生1148人,普通本科生19187人(校本部10796人),留学生599人(校本部598人),高职生2561人(校本部158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学生2555人。学校设有5种奖学金和30余项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支持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在校生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2012年全年共获批科研项目385项,共获准科研经费13182万元,到账经费10288万元。被SCI、EI、CPCI-S、CSSCI、SSCI检索论文522篇;出版著作70部。在蒙古学与内蒙古少数民族发展、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内蒙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能产生ω-3脂肪酸的转基因克隆牛和一批优质品种肉牛、转基因克隆绒山羊、体细胞克隆绒山羊;在国内率先开展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功繁育了供体公绵羊的后代;完成了国家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政府部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大量合作研究,多项成果被采用。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与国(境)外13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国际毗邻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学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被国家汉办批准为“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有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数量逐年增长。 学校占地面积2070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9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288万册,是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省级中心馆;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学校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理论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多次荣获省部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当前,内蒙古大学正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双重任务”基本办学方针,走“质量、内涵、特色”发展之路,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高远的志向,面向时代要求,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自治区重点选择的现代农牧业、民族医药、生态环境、人畜共患病防治、稀土及新材料等重大专项主攻方向,以及自治区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服务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积极联合各类创新力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成立了内蒙古内大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技术创新科研机构,在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迈开重要步伐。
2018-04-12包钢一中 已审核
包钢一中创建于1960年。学校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 多平方米,建有标准化现代运动场、室内田径训练馆、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排球场、篮球场 、形体教室、音乐选修教室、艺术教室、科技活动中心、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理化生实验室9个,配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标准化电脑室4个,所有教室实现了一网通、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的管理,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 能容纳近1000人的学生自修室3个、图书阅览室 4 个,藏书 119000 余册。有学生宿舍楼3座,1400多张床位,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就餐。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22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12人、特级教师 7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90多人,教师党员101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3人。目前学校有自治区级以上科研立项14项,两部有关“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的专著出版。“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中教师的共识。 学校现有教学班56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建校以来,有近万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被输送到高校深造。先后培养出自治区理科状元5人——1986年徐天舒、1993年杨中一、2002年徐鸿、2004年张哲、2005年高杰。2006年、2007年高考文理科重点率、本科率等十几项高考评价指标均列包头市第一,并获包头市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学科竞赛优秀单位等称号。2008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200人大关,列自治区前茅,重点率达60%,二本率达90%。 2009年学校教学工作被包头市评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稳定优势使一批精品学科脱颖而出,外语教学被评为全国示范校;文理各科教学特色突出,无论是学科竞赛、高考成绩均列包头市、自治区前列。2009年高考重点率达61、7%,二本率达90%,以绝对优势列包头市第一;学科竞赛中12名学生获全国竞赛一等奖,列自治区第一。特别是2009年校足球队再次获自治区中学生足球赛冠军,并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赛获第十名,创自治区最好成绩。 包钢一中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特色教育,为同学们施展才华、发挥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2004年以来,在语数外理化生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70多人,获自治区奖490多人,先后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5人。同时实施了体育课、音乐课的选修、学生开放实验、开放阅览等教学改革,并积极在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施特色德育等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方面进行着改革创新。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包钢一中精神,确立了以提升工作品位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丰富学校文化底蕴为核心、建设充满活力校园的工作方针,形成了敬业、和谐、大气和充满活力的团队,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始终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中国名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中语会读写研究实验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实验校及优秀校、浙江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优质生源基地、澳大利亚墨尔本威灵顿学院友好学校等。
2018-04-12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 已审核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25年,由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创办,是内蒙古自治区建校最早、历史最长的中学之一。学校荣获“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内蒙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内蒙古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现占地面积为56045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现有54个高中教学班,3000余名在校生,240多名教职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上升,高考综合排名一直位居全市三甲之列,恢复高考以来有110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分别达到60%和98%以上,连年被评为全市高考成绩优秀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学校以构筑办学新优势、倡导推行教育新理念、开辟教育教学新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积极推行、探索新课程理念,从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入手,把建设“高效课堂”作为教学和教研的目标。同时,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以来新建13000平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标准塑胶操场、设施先进的多功能体育馆,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了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古老的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包头一中女排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出的奇葩,已成为享誉国内外中学生排坛的一支劲旅。自1978年组队以来多次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三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两度获得全国中运会冠军;2010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包头举办的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以全胜战绩进入决赛,最终取得亚军,创造参加该项赛事最好成绩。目前已毕业的100多名队员全部升入重点大学,走出一条全面育人的体育训练之路。展望未来,包头一中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国一流名校为目标,以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学生为根本目的和要求,坚持发扬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秉承“敦品励学、尊师爱生”的校训,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拼搏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辉煌灿烂的明天!
2018-04-12呼和浩特第一中学 已审核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是一所老校,也是一所名校。说她是老校,是因为她百年的历史和百年的文化。她的前身是1885年设立的古丰书院,后历经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到1954年定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196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78年自治区政府重新确定一中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百年来,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呼一中生生不息之根本,可谓厚德载物。说她是名校,是因她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思想立校,办有灵魂的学校;整体育人,塑高素质的人才”是她的教育宣言;“一切为了教育学生”是它的办学宗旨;“高、博、雅、优”的社会中高层人才是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育人、学生——做人、学校——出人才”是她的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每一个教育思想,每一种教育行为都蕴含着现代气息、科学气息和人文气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践中,呼市一中提出了“追求教育公正,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和“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的校训。学校的多功能青年广场、学生广播站、电视台、天文观测台、宽带校园网、双向闭路电视网、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实验楼、大型演讲、报告厅等都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物质设施和人文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渗透着育人的思想、发展的思想。百年来,一中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近几年,更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培养了大批社会中高层人才。正因为如此,199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2000年被评为首批“普通中学示范性高中”。这里是一条航船,是历史与未来的航船,它传承了呼市一中百年积淀的教育与教学文明,源远流长。这里是一个平台,是学习与发展的平台,它凸显了呼市一中奋进的学生与教师、耕耘与收获,夺目璀璨。这里是一种提升,是能力与境界的提升,它展示了一中人的做为与为学、思变与创新,高博雅优。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仅此一斑,就印证着一中的发展。展示成就,不仅仅是引以骄傲,更重要的是继承与发展。
2018-04-12吉网 已审核
吉网(中国吉林网)是吉林省第一新闻网站,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地方资讯门户;提供吉林日报,城市晚报等多种数字报;每天发布大量有关吉林省,吉林人的新闻信息和专题,联系电话0431-82902222
2018-04-08扬州晚报电子版 已审核
江苏省扬州市委机关报《扬州日报》的子报,创刊于一九九六年元月一日。发行十二万份。其中,家庭订阅比例达百分之四十六点五,零售占百分之三十三。目前为扬州市发行量最大的市民报。其整体阅读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七点八。
2018-03-10元贝驾考 已审核
元贝驾考*,提供元贝驾考2018科目一和元贝驾考2018科目四以及元贝驾考2018新题库.元贝驾考2018科目一模拟考试和元贝驾考c1仿真考试均是元贝驾考2018科目三的2018c1模拟考试,元贝驾考是您顺利通过驾照考试的最佳选择!
2018-02-28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已审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棉总公司)是经营管理国家储备棉的政策性中央企业,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受国务院委托,中储棉总公司具体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中储棉总公司实行自主经营、统一核算、自负盈亏。中储棉总公司目前下辖16个直属库,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棉花产销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棉花仓储体系。
2017-10-20富春染织 已审核
芜湖富春染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丝光棉加工染色、棉纱贸易、全棉筒子纱染色、制线、织布、服装、袜子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生产加工区5000平方米。拥有正式职工200余人,其中工程师3名,其他技术人员20名。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立志于向高科技发展的道路,不断聘请从事染色技术、制造设备和应用方面的专家来公司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同时不断关注国内外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从而保证产品和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富春产品以其“准确的定位,完美的工艺,稳定的质量,系统的服务”赢得了业界同仁的赞誉及客户的肯定,产品已远销欧、美、日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很多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与富春染织建立了长期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