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173个主题分类,16297个优秀站点 网站提交入口
当前位置:888目录网网站目录教育学习 RSS

教育学习相关分类

教育学习网站大全

  • 第一范文网

    第一范文网

    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

    2017-05-23
  • 莒文化网

    莒文化网

    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早于齐鲁文化而又对齐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及巨大贡献,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05-23
  • 中文寻星

    中文寻星

    中文寻星(网络版)-中国地区上空卫星电视接收寻星参数。

    2017-05-23
  • 来揭秘

    来揭秘

    世界中国十大未解之谜,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大全,ufo,ufo之谜,ufo图片,ufo事件图片,世界之谜,999个世界未解之谜,外星人大全尽在未解之谜网来揭秘吧

    2017-05-23
  •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1956年,正值年轻的共和国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的火红年代,为满足祖国建设需要,培养紧缺的地矿类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了桂林地质学校。2009年3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己任,共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所培养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工作实践能力强而倍受社会称赞。学校有屏风、雁山、安吉、空港四个校区,现有校园总面积3005亩,规划总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  学校现设19个二级学院。有61个本科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管、文、经、法、农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3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已经获得11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3个学科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撑学科。现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1600多人。2010年,学校成功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成为广西第五所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校。已成规模且管理规范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7-05-22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73年,200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山东省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为主的管理体制。40多年来,坚持“立足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紧密融合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校企融通、全程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走在了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学院是交通运输部高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定向培养海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院校,是全省唯一构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体系的院校。学院拥有中心校区、北校区、东校区和泰山校区四个校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学院占地1300亩,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教师80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1人。学院建筑面积44.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82万册。学院设有车辆工程学院、公路与建筑学院、管理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科学与人文学院等八个二级学院;开设了交通运输、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土建5个大类34个专业,形成了布局科学、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较为完整地覆盖了交通行业各领域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4个,山东省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交通运输部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1个。设有工程技术研究院、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公路工程检测中心、物流研究所等科研和技术服务机构。校园设施完善,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生态化、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向上、温馨优雅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宽敞卫生、花样品种多的学生餐厅保障了学生用餐需求;物品齐全、经济实惠的校园超市方便了学生们的休闲购物;学生公寓宽带方便快捷;标准化的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中心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体育运动需求;校园一卡通实现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识别、网上交费、在线学习等多种功能。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思路,与社会各界开展广泛合作。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先后与德国宝马、德国博世、德国巴斯夫、保时捷、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标致、福田重工、宅急送、山东路桥集团、中铁十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股份制专业”、“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稳定合作形式。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员工培训、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28门。学院每年投资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装备达到国内职业院校一流水平,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在全国、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每年都获得大奖。其中,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赛项中学院囊括了汽车类所有赛项的一等奖,获得5枚金牌。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机构,对各二级学院实行毕业生就业责任制,大力实施校园招聘准入制度、毕业生再就业机制、毕业生就业直通车等三大保障工程,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比一直保持在1:4以上,特色主干专业达1:7以上,有的超过1:10,学院连续四年就业率超过98%,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地区考察、访问、留学进修,外国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不断来校访问和讲学,开展国际交流。与众多国内外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南开科技大学、台湾环球技术学院、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台湾明道大学等1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目前,学院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努力创建办学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2017-05-22
  •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占地2000多亩,拥有阳光、南湖、东湖三个校区,地处光谷腹地,植根于荆楚文明之沃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坚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发展精神、彰显特色的执着精神”,历经五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武汉纺织大学现有在校生近25000人,拥有20个教学院部。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现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拥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其中工程硕士领域7个。武汉纺织大学实施领军人才汇聚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人才特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53人,博士3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1人,“千人计划”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百人计划”人选3人,还有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楚天学者”和“阳光学者”。武汉纺织大学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围绕“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卓越人才试点班”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阳光教育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四个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近五年学校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武汉纺织大学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培育重大科研成果,注重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近五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百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学校深入开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以及“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武汉纺织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抚今追昔,信心满怀,展望未来,责任重大。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纺织工业共命运,坚持特色发展之路,谋求服务社会之道,为振兴民族纺织工业与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春色正好,策马扬鞭”,学校将面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主战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2017-05-22
  •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始建于1940年,历经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累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实力增势强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办学基本条件全面改善 学校总占地面积1945亩,校舍建筑面积66万㎡。现拥有固定资产19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230万册(含电子图书);拥有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170余个。宽带校园网是重庆教育城域网四大主节点之一,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完善、运行良好。  教师和学生规模逐步扩大 学校面向全国32个省市招生,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专科(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现设有18个学院、49个研究机构。拥有教职员工近1700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0余人,含正高级职务120余人、副高级职务近4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近600人;另聘有教授流动站进站院士8人、专家(兼职教授)80余人、外聘教师140余人。目前,各类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700人。

    2017-05-22
  • 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

    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 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学校,现办学体制为军地共建、省市共建。  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郡—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校园美丽宜居,生态环境优越。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灵气,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办学氛围。  学校占地2700多亩,现有主校区、浔东校区、庐峰校区、南湖校区四个校区,校舍面积120余万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3.6万余人。学院还设有1所直辖“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省重点附属中学。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14人,其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62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近1100人;研究生导师38人;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62人;江西省高校名师5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2人。近年来,学校还特别聘请了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7-05-22
  •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沿岸开放城市岳阳市南湖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美国人创办的湖滨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历经变迁。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3月,由当时的岳阳大学、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岳阳教育学院合并为岳阳师范学院。2003年2月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2006年12月,学校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12月31日,学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湖南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7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确定为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2月,“教育”和“艺术”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专家评审,正式开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4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65.6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5.0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2亿元,各类图书藏书203.26万册(含70万种数字图书)。学校设有18个院(部),5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639人(含独立学院),来华留学生28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87人(不含离退休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51人,博导、硕导145人。教师中有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9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0人、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72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6人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地方理工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地方院校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项成果2009年双双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主持国家级、省级教科规划课题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6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践教学建设项目4个;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水平快速提升。2008年以来,教师新承担科研项目1328项,其中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50项、国防科研项目2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58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共463项,其中省自科基金项目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5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学术专著94部,发表学术论文6097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928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CSSCI等转载和收录320篇。《云梦学刊》被遴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第三批名单;《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学校学术交流频繁,多次主办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科研平台17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1985年开始招收培养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现有外教19人,在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7个学院担任了近20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有10余名外教荣获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颁发的外籍专家“潇湘友谊奖”、“芙蓉奖”等奖励,其中俄罗斯籍外教弗拉基米尔·加宁荣获国家“友谊奖”,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钢琴专业外教迈克·阿尔卡杰夫被湖南省教育厅聘为“海外名师”。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爱心育人”,形成了和谐办学的良好局面。《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学校“爱心育人”办学特色;中央电视台就学校关爱贫困生工作,对党委书记彭时代教授进行了长达1小时的专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国教育报》以《贫寒学子在岳阳楼下的幸福生活》为题,在“视点”栏目整版专栏报道了学校爱心育人的感人事迹。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在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毕业生陈欣是中华骨髓库网上配型成功并自愿捐献干细胞第一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和“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学校先后17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等众多荣誉。 学校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在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6项一等奖,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二,从2011年起学生连续两届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等。2008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赛事中获奖583项。学生考研踊跃,2008年以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364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年平均录取率达13.31%。 学校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每三年一次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2012年连续两届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几*学者传承湖湘文化精髓与先进文化思想,践行“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坚持实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治校方略,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2017-05-22
  • 大理学院

    大理学院

    大理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具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是滇西地区本科办学历史最长、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一所高等学校。 学校坐落在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桂冠的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64.68万平方米,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本部设在古城校区,其中芳草凝绿、鸟语花香。学校因其“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的魅力,成为在苍洱风光中极具新意的人文景观。 大理学院是大理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也是目前滇西地区本科办学历史最长的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合并组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办学特色突出,科研成果丰富,社会声誉良好。学校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辐射南亚、东南亚为特色的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首批4所 “走出去”试点高校之一和云南省应用型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16个校属教学学院,有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45个;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学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146名,其中本科生14382名,硕士研究生764名;有继续教育学生10000多名;有教职员工1283人,其中,长江学者1名,正高职称人员119名,副高职称人员290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263万元;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性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首批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国际性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有11门省级精品课程。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8项,国外基金项目7项;参与两个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工作;有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药物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获准国家发明专利71项,出版专著、教材115部,正式发表论文28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146篇;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06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8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9年,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始一本招生,标志着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类建设人才5万余名,大理学院毕业生因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作风严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合并以后,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医学学科的优势,大力提高了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水平,面向大理及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植和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形成了法、教、文、理、医、管等学科专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势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制定“专业质量标准”,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系统改革,加强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本科应用型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等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今天,大理学院把建成“大理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开始了新的更宏伟的征程。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的基本方略,以“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为定位,以“培育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先进、西部地区有广泛影响、南亚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综合性大学。

    2017-05-22
  • 沈阳二中

    沈阳二中

    沈阳二中直属于沈阳市教育局,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是辽宁省唯一通过ISO14000国际质量认证的学校。1949年,在张学良将军于1925年创立的同泽男中原址的基础上,以省四中为主体,合并市立一中、二中、三中和省立二中的高中部,成立了沈阳二中,是新中国第一批省立重点高中。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沈阳二中的办学质量一直处于辽宁省、沈阳市的领先地位,1983届已达90%以上,1984年至今,二中共培养15个省、市状元,向清华、北大输送了267名学生。2011年开始每年又获得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是2011年沈阳市省级示范高中唯一荣获“沈阳市高中高考出入口增值评估奖”的获奖单位。2012年9月,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沈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二中教育教学特色和成功经验,早在八十年代,就被《光明日报》、《辽宁日报》纷纷报道。多年来,沈阳二中获国家级荣誉18项,省级荣誉85项,市级荣誉312项。 在六十年历史长河中,沈阳二中莘莘学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中有院士4人。他们是:王兴治,中国工程院院士;郭爱克,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创天,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沈阳二中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339亩,建筑面积13.1万平米。在校学生2600余人,89个教学班。教工345人,其中教育专家2人,省特级教师9人,市首席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和名师17名,市骨干教师40名,高级教师145人,70%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 沈阳二中以“大气成就大器”为校训,以“全面发展、个性特长、 文明品行”为培养目标,以每班30人的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平台,在致力于追求办学高质量的同时更追求办学的高品位,同时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二中的篮球队连续几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男篮锦标赛冠军,沈阳二中72人规模的中学生交响乐团多次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新年音乐会上演出,在全国中学生乐团中影响很大。二中的教育为满足学生高中阶段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卓越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做出了名校应有的贡献。 作为辽沈地区的传统名校,2012年,沈阳二中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实施跨市(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招生,成立“沈阳二中科学高中”,“科学高中”秉承二中“大气成就大器”的办学理念,提供以理科、数理化为重点的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探究热情、多元发展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备的精英领军人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的一些知名的高级中学、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成功地进行了学生、教师、管理各个层面人员的互访及国际交流活动。沈阳二中已成为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全国名校。2007年5月,沈阳二中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教育厅签署了“中加公立高中双文凭”项目协议,开设了“沈阳二中中加班”,为二中学子开辟了一条通往国外大学的“直通车”。“中加班”的学生,实行“双学籍”,学习中加两国高中课程,由加拿大注册教师全英教授加方课程,使用加拿大原版教材,毕业获中加双高中文凭,免预科直升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大学。

    2017-05-22
  • 成都市青少年宫

    成都市青少年宫

    成都市青少年宫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当时名称为“成都市少年之家”,一九八三年三月正式更名为青少年宫,是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在成都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成都市青少年宫已建设形成“一宫三中心”的工作格局。全宫占地面积近284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200余名职工,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文化等60多个项目的能力培训和兴趣活动,年培训人数4万余人,参加活动人员50余万人次。成都市青少年宫三个中心分别是顺城大街的“成都市青少年培训中心”,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九里堤的“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占地面积 256 亩,建筑面积14000 平方米;和位于小南街的“成都市青少年交流中心”,占地面积 21亩,建筑面积 13300平方米。三个中心各有侧重地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校外教育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宫建立了艺术、科技、体育、文化等项目齐全、层次完善的培训体系。拥有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教练队伍。目前拥有专职教师、教练百余人。其中多数教师是全国或省市各类专业学会、协会会员。每年发表大量专著、论文和各类作品,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我宫外聘教师均为大专院校和各类专业团队的专门人才及本市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等业务尖子,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宫培训工作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为成都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积极引领新时期校外教育发展的潮流,把回报社会、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公益活动作为我们的工作重心,连续多年承办全市少年儿童“六一”大型游园活动、“成都市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选拔赛”、“十佳艺术新苗大赛”、全市小冠军棋类比赛、组织全国青少年宫系统的棋类比赛。“小时候”系列活动、“童玩节”、“华杯赛”等活动已成为我宫每年的特色品牌活动。我们多次组织学员到社区举行科技展览、文艺演出和参加公益活动,举办在宫学员国学教育成果展示会,书法美术展览,主办成都市青少年小提琴迎春演奏会,成都市青少年科技节,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城乡”等项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每年多达六十项的各项公益活动为全市数十万名青少年提供了特长展示、能力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宫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优秀人才数千人;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学员折桂频频。继赵岳同学美术作品《千钧一发》获VISA国际奥运儿童绘画国际金奖后,数百人获各类比赛奖项,有上千余幅作品被送往20多个国家展出,数百幅作品被世界各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是全国被收藏作品最多的青少年宫之一。我宫舞蹈团参加全国少儿舞蹈比赛,《奔腾》节目获得金奖。合唱团参加香港国际儿童节比赛获金奖。我宫跆拳道学员蒋照昕同学在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41公斤级女子跆拳道比赛中勇夺金牌,同时入选国家青年队。我宫美术集体作品《府南河畅想》被联合国收藏,并悬挂于内罗毕大厅,是全世界少年儿童中唯一被收藏的长卷。小提琴选手杨与点获得俄罗斯国际少儿小提琴比赛第一名,是我国十五岁以下少年儿童获得的第一枚国际比赛奖牌。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的青少年宫事业也将持续开拓创新。目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青少年宫正在起航,今后学员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门户网站进行报名登记、活动参与预约、在线咨询等活动。精彩的活动、优质的培训、温馨的服务、务实的工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为青少年服务是我们永恒的工作目标,欢迎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加入到我们的校外学习活动中来,在青少年宫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2017-05-22
  • 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市,傍依浩瀚的长江,濒临秀丽的菱湖,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地区唯一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7-05-22
  •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1974年建校,是一所初中学校。共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61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学科名师5人。学校环境优美和谐,拥有优质的塑胶运动场、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等专业教室、为教师提供丰富备课资源的现代化教师备课机房、满足学习需要的学生专用机房、150平方米的电教室、400平米的报告厅、可容纳3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的思想,汲取中外教育精华。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教育界人士进行教育教学交流。2012年4月,与美国威斯康辛州教育管理者访问团的朱莉校长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建立友好学校合作关系。学校以“一切为师生发展”为办学理念,并把它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学校工作的规划和设计都立足于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加特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人生基础;立足于培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优质文化沃土,探索教师自主发展的新模式,建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各种支持系统,让教师逐步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具有教育思想的教师。学校在“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育人理念基础上,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质量标准。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开放式教育并举,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特长培养等方面的大胆创新和丰富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力求让全体学生成长为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有道德的人。学校通过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反思交流等多种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2010年至今,教师教学科研论文和评优课获国家、省市、区级奖达100多人次,其中马剑、杨会彦老师获全国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9人获省级评优课一等奖,44人获市、区级评优课一等奖。质量是立校之本。27年来 , 学校中考成绩一直稳居石家庄市前茅,为高一级省重点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 1999 年黄玮琦、张扬、彭勃同学在中考中囊括全市前三名; 2000 年张超同学又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市第一; 2001 年中考学校综合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2002 年中考综合成绩稳居全市榜首; 2003 年赵博超、骆勐、孙旸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中考全市第一、第三、第七名好成绩,学校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2004 年冯时、高海翔、靳晓龙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中考全市第二、第九、第十名好成绩,学校综合成绩列全市第一名; 2005 年应雯雯、么巍、陈东、赵冰玉四名同学进入中考全市前十名,在 864 名毕业生中,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共有 628 人;2006年张殷石、张弛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中考全市第五、第八名好成绩,在880名毕业生中,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共有600人;2007年学校中考再创佳绩,薛正飞、王轩两名同学进入中考全市前十名,在898名毕业生中,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总数为643人; 2008年,王一鸣同学(同时他也被选为石家庄市火炬手)获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全市前十名的考生中有七位是四十中毕业的学生(不含加分),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率居全市前列。2009年刘尚、宋星辉获得全市第四名,620分以上(全市前115名),共计33人,尹思飞、李冬羽、周玉律、张亦弛4名同学被新加坡录取;2010年,按不计加分统计,630分以上9人,620分以上40人,600分以上202人。李紫萱同学考取新加坡克信女子中学; 2011年,常丹琪中考成绩排全市第六名,赵安琪同学被新加坡圣公会中学录取,升入一中、二中、衡中、正中四所重点中学的人数共55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7.8%;2012年,曹泽原、郁垒中考进入全市前10名,上建档线人数925人,占我校全部考生的84.9%,曹泽原同学公派新加坡留学。截至目前,我校共有32名同学在新加坡公费留学。 我们用心做事,潜心育人,学校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 截至2012年,我校连续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 全国文明单位 ” 荣誉称号,连续十六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被评为首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授予“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外教专委会授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科研基地”,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中国教育管理杂志、中小学生创新杂志、中央教科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授予“首届全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创新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我校校刊《四十中教育》荣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机制研究分会颁发的“最佳校刊一等奖”荣誉称号。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研训一体教师成长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基地学校、省校务公开示范校、石家庄市心理实验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校园、市级绿色学校首届校园网暨教育网站评比活动优秀教育网站,被省文明委、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英雄励我快成长歌咏活动”先进单位,我校生命科学研究小组被省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评为“第二十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市科学技术学会和市教育局授予我校“第 22 届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团体二等奖,市图书馆、市图书馆学会授予我校“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同时荣获“裕华区十佳学校”、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团委”、“模范职工之家”、“环境卫生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区委、区政府还授予我校“实绩比较突出领导班子”荣誉称号。

    2017-05-22
最新点出
快审收录
随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