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关键词“www”相关的结果
北京市月坛中学 已审核
北京市月坛中学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全校都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公立完全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全程学习日语,英语为选修课。学校成立于1963年,1972年开设日语,1985年开始对日交流,1988年被市政府外办批准为对外开放单位。1993年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学校先后被评定为:西城区首批“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1994-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校(1992-05)北京市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旅行委员会委员校(1992-05)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协理事会理事单位(1992-05)北京市重点开放先进单位(1995-05)首都师范大学实习基地(2010-09)北京师范大学实习基地(2011-09)北京市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2010-10)北京市高中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学校(2010-11)国家级高中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学校(2011-11)教育国际化:多层面(个性化)教学策略实验基地(2011-12)日本武藏野大学日本语海外实习基地。(2012-10)西城区第一批国际交流示范校(2012-03)办学理念: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以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办学根本,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合作共事、健康生存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坚持全程设计、全员主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国际化、社会化、个性化水平。办学目标:——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日文化交流的平台——知日知中人才成长的基地校训:明理明德 笃学笃行办学特色:以日语教育和中日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总体特色。即:以长期、广泛而又深入的中日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标志的国际交流特色:1985年开始对外交流至今,可谓长期;每年接待来自日本各地的师生访问平均4000多人次,可谓广泛;交流活动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大学、走进博物馆、走进名胜古迹,可谓深入。以日语为第一外语、英语为必选课、以中日历史文化为背景建设校本课程的课程特色:“日本风俗”、“快乐日语”、“社交礼仪”、“日本将棋”、“中日文化比较”、“日语中类义词的区别”、“英语校本教材”等。以日本为唯一留学目的地的留学特色:现在每年有20%的高三毕业生选择赴日留学,分自费留学、公费留学、直通车留学三种:有在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青森大学、千葉大学、大阪工业大学等近20所不同类型的大学的自费留学;有教育部每年给予月坛中学一定比例的公费留学;有自2008年开始的直通车留学,即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武藏野大学、明治大学签定的高大一体化直通车留学,现有多名学生通过该项目赴日留学。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为重要育人途径和方式的德育特色: 1985年开始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1986年开始的民宿交流,1988年开始的中日演讲比赛,2001年开始的赴日修学旅行,2009年开始的政府间组织开展的“小大使”互访活动等。通过多样的交流活动,增长了见识,促进了语言学习,开阔了师生视野,增进了国际理解,培养了文明行为习惯。四方面共同形成了“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办学风格。月坛中学与日本191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日本各级各类访问团40多个,近30年共接待了上千个来自日本各地的教育、文化、旅游、新闻等界别及政府、民间团体组成的参观交流团;每年的接待人数平均4000人,最高年份达6000多人。自1985年开始对日交流到今天,培养了许多中日友好事业的使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深切关注,在国内尤其是日本享有极高的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6年日本外务大臣池田行彦向月坛中学授表彰状,表彰月坛中学在对日青少年交流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的夫人(1997-09-04)、前外相町村信孝的夫人(2005-04-18)、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夫人(2006)和几届日本国驻华大使都先后到学校参观访问,参加交流活动。2007-12-29,福田康夫首相访华时,月坛中学师生受邀参加了温家宝总理在钓鱼台为福田康夫首相准备的早餐会,近距离聆听了两国领导人对青少年友好交流的肯定与鼓励。2009-03-01,来华访问的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在北京和月坛中学的师生共同做客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栏目,就中日青少年的友好交流进行了充分的回顾和展望。2009-10,月坛中学10名学生参加了由中日两国政府举办的中日小大使活动,并赴日交流一周,受到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松野赖久和驻日大使馆崔天凯大使的接见。2010-07、2011-07,参加“小大使”活动的月坛中学师生在日本受到了时任首相菅直人的接见。2010-03-(05-07),月坛中学19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日本NHK电台共同举办的中日高中生日语辩论活动,受到好评,并在双方主流媒体报道并转播。2011-10-11,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大使官邸接见了参加“小大使”活动的月坛中学师生。2012-02-07,日本邮政改革和金融事务担当大臣自见庄三郎先生接见了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赴日本灾区慰问的月坛中学师生。2012-03-31,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率领来自日本灾区的青少年访问团110人访问北京市月坛中学。2013-06-13,日本时任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及夫人木寺祐子、教育参赞臼井将人、一等秘书官名子学、大使秘书金子一行到学校参观访问。2013-07-01,接待了日本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国际教育课长神代浩、日本驻华大使馆一等书记官名子学等一行4人的来访。2013-12-11,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公使三上正裕、一等书记官名子学、一等书记官西水彻等一行4人来访。一所学校走进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在关注着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中日交流活动,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价值取向、交际交往、心理品质、合作意识、集体观念、思想视野、礼仪礼貌、语言交流、人格魅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质量就是生命”,学校每年大学上线率达到100%,本科率达到85%,重点率超过50%。国内高考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经贸大学、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留学日本的分别考取了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青森大学、横滨大学、名古屋南山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立命馆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高知大学、滋贺大学、千葉大学、大阪工业大学、崎玉大学、弘前大学、北海道文教大学、京都教育大学、东京文化大学、东京国土馆大学、京都光华女子大学、爱知产业大学、帝塚山大学等这些知名高等学府。十二大项目成就每一个学生:(1)2009-06开始实施的教育部公派留学项目,每年4个公费留学名额。(2)2009-07开始的中日两国政府在日本永旺集团赞助下组织开展的“中日小大使”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8—10人参加高规格交流访问。(3)2008-08开始的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协与东京都武藏野市政府共同组织开展的中日青少年夏令营项目,月坛中学每年都选派部分优秀师生参加。(4)2008-12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签订的“3+4+1”高大一体化直通车留学项目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5)2012-05与日本明治大学签订的“3+4”高大一体化直通车留学项目,月坛中学成为明治大学在中国的第一个合作高中。(6)2012-10与日本武藏野大学签订的“3+4”高大一体化直通车留学项目、外教实习基地校项目。(7)1985-07与日本LABO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开展的“民宿交流”项目。(8)2008-12与日本幕张高校签订的民宿交流项目、远程教育项目、修学旅行项目。(9)2012-05与日本佐野日大高校签订的民宿交流项目,佐野日本大学高等学校于2012年6月开设了第一个民间汉语班,这也是该校办学的一个创举。(10)2001-12开始的中学生赴日“修学旅行”项目,两年一次,2008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11)1988年开始的与北京日本人学校共同开展的中学生中日演讲比赛项目和2009年10月开始的两校教师的交流研讨项目,(12)2011-07开始实施的由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共同组织开发的中日科技夏令营项目,每年选拔2名品学兼优的科技爱好者参加夏令营活动。所所学校非终点,这里只是重要的一段。“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2017-03-1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已审核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北京师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北京师大附中始建于1901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学校规模:师大附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西城区和平门南新华街,毗邻天安门广场和琉璃厂文化区,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学校现有建筑为: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研修楼、百年附中会堂、运动场等。学校现有高中32个教学班,初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200余人;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90多人,其中正高级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90余人。50多位教师从国外学习、工作归来。特级教师15人,目前11人任课或指导青年教师。办学宗旨:师大附中的办学目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师大附中的培养目标:全人格,高素质。师大附中的校训:诚、爱、勤、勇 。学校特色:师大附中始终站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学制、课程、教材研究和实验等方面不断探索,积累了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师大附中对教师的要求高,名师多,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校开办了培养拔尖人才的钱学森班、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外语实验班和中美合作国际化人才项目班,授课均由各科一流教师担任。外语教学突出是师大附中的一个特色。学校有步骤地发展学生特长,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积极参加各项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选择教师要求高,教师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有深厚的功底。师大附中教师的特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理念先进、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师大附中教学的特点:起点高,方法活,要求严,学生能力强,负担不太重。获得荣誉:建校一百年来,北京师大附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历届校友中,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仅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土就有30多位。著名革命家赵世炎、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师大附中数万学子的杰出代表。建国以来,师大附中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师大附中题词,胡锦涛同志多次接见师大附中师生。每年国际国内众多来宾来校参观,对师大附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工作作风、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优秀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给予高度的赞扬。在北京市首批示范校评定中,北京师大附中名列前茅。
2017-03-11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 待审核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55年历史悠久的完全中学,这是一个学子们求学的成才摇篮。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位于教育发展领先的西城、海淀交界处,与北京天文馆、首都体育馆、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教育学院毗邻,处在动物园交通枢纽地区,交通十分便利,育人环境得天独厚。 优质的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拥有现代化多媒体机房,学生电子阅览室,集摄、录、刻一体的现代化演播室;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所有教室都安装有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更是达到了国内一流的现代技术水平:有设备完善的学科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能进行木工、金工、电子设计及实践用的通用技术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而具有丰富民族元素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史地专用教室更突出了学科及现代化教学氛围;学校还拥有200米环形跑道和五个篮球场地。校园建设特色鲜明、景色宜人,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以“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办学宗旨,坚持以“全纳成功教育”为办学理念,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师生双向成功”为根本目的。学校重视观念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营造博爱思想的高品位文化氛围,核心是人本与和谐。学校的办学策略是:质量奠基,科研引领,特色兴校,致力于打造北京市“普通中学中的精品校,均衡教育优质校,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创办让学生成才,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的教育。 进取的领导班子 在这里,有一个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团结协作管理团队。学校秉承“全纳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以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严格办学、严谨治校,精细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创建精品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使学校成为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健康成长的沃土,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园。 雄厚的师资力量 在这里,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湛、视野前瞻、不懈追求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兼职教研员9人,区级骨干教师9人,高级教师24人。他们承担了国家级、市区级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很多教师获得了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五四”先进青年教师、学科竞赛优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教师们用“爱心、诚心、耐心、信心”关心教育学生,学生入校后,全面发展,进步显著,赢得了家长和社区的好评。 “孩子能到56中学习,我们感到很幸运,因为56中校风好,口碑也好,且最让人感动的是老师们十分关心孩子,不仅对孩子的在校学习负责,还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家学习的情况,能耐心听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并能给予指导和建议。孩子能到这样的学校学习,我们家长非常放心。”56中毕业生李雪薇家长如是说。 多彩的校园生活 在这里,有一群积极向上、多才多艺的可爱的学生。学校大力倡导德育的人文性、自主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融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德育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的传统科技节、艺术节、合唱节、科技论坛,运动会、拓展活动等等,吸引着学生踊跃参加,为学生培养兴趣,增长见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们尽显自己的才华。学校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如北京天文馆、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等)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开展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提高了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探究意识和鉴别能力。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他们身上厚实的国学素养;合唱团、篮球队更是学生最喜爱展现自己的舞台。在学校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阳光大厦”里,洒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洋溢青春激情的学子构建了一道亮丽的学校风景线。 鲜明的学校特色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56中作为“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学校深入探讨新课改,不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和升学需求。在“综合素质评价”、校本课程、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校特点、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以多维的角度,推出了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多项校本选修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可喜的成绩。学校在北京市课改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学校作为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校,丰厚的教育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民族知识》《民族歌曲教育读本》《民族体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声誉。2009年学校被北京市命名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的合唱团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各种文艺晚会等大型演出,荣获众多优胜奖,曾被市教委授予“北京少年金帆合唱团”这一中学生艺术团体的最高称号。作为中学篮球传统校,学校初中、高中篮球队在市区篮球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优异的比赛成绩为参加竞赛的队员赢得了5分中考加分。 良好的教育质量 多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些学生在市区级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初中虽然以派位生为主要生源,但在老师们的悉心教育引导下,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小升初特长生进入学校后得到了全面发展,中考成绩突出,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市区级重点学校;高中一些学科成绩突出,在同类学校中达到领先地位。课改后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高考理科上线率达到100%,文科上线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为高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 “做为一名合格并且成功考入大学的毕业生,我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一个安逸的学习环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一个良好的师资条件……我的成功是良师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对这些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您们!感谢学校!”56中毕业生马洁如是说。 “我在56中学习了六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在我们留恋的母校中有我们深爱的老师。是老师您教会我们学习,是老师您教会我们生活,也是老师您教会我们该如何做人!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和教诲,感谢您将我们送进了成功的大门!”56中毕业生董昕笛如是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和文化传承,今天的学校以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备、师资队伍合理、办学成果显著、校园环境优美而备受赞誉。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56中将会以昂扬的斗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2017-03-11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待审核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光华女中、耕莘中学(两所寄宿制教会学校),1952 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80年的历史积淀,使学校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坐落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地带,南邻中央所在地中南海,北接宽敞的平安大街,东与北京西什库教堂一墙之隔,西连西四阜景繁华大街。是一所即有古老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完全中学。 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渐形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现校舍,是近年内市区两级政府投资9千万元,于2002年8月建成的一个以六层教学大楼为主立体建筑的新校舍,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的使用面积 18000 m2,可容纳32个教学班,内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3个,总面积900平方米。计算机房、美术、音乐、历史、地理、观摩、多媒体等专用教室10个,总的面积950 m2。楼内设有图书馆350 m2、阅览室300m2 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视台、多功能厅、报告大厅、形体健身房、体育馆、游泳馆,及可供全校师生千人用餐的食堂。院内有4749 m2环形塑胶跑道,人工草皮操场和998 m2羽毛场,与六层教学大楼竞相辉映,气派非凡。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每个教室均配有计算机、实物展台、背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设施完善,自动化办公条件具全。电子图书阅览,绿色生态展示基地,充分显示出学校教学与管理的高科技水平。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12个,高中班12个,(外国学生班2个),全校在校学生近千人。在职教职工130人。 从87年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设校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学工作处、总务处和外国学生部等行政职能部门,由校长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学校实行年级组与教研组并设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教代会依照有关法规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学校有专任教师70人,高中34人,初中36人,高级职称教师约占40%,近年来学校吸收了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来校任教,他们都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英语均达到国家四级获四级以上(高至八级)水平,并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在学校德师工程、优师工程、名师工程、惠师工程的引导下,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各学科均具有区校两级学科带头人,在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树立“三全”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负责,校长反复强调“作为以发展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具有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做到有教无类。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人无全才,人各有才’的认识出发,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对外国学生班,采用小班授课(15人以下),分层次授课,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风严谨,管理严格,对教师教学业务提出明确要求,“六大教学基本功,九项常态课堂教学标准和十三条教学能力,”实现人人达标。并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会考、高考的某些学科成绩达到同类校的较高水平。学生素质明显改变,在市区举行的各项知识技能比赛中,多名学生多项获奖。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北京市西城区心理教育特色校”、“涉台教育试点校”、“教学管理达标校”、“北京市西城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实验校”。 学校开辟多渠道,多元化办学思路,在完成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中生源,从2003年开始,试招远郊区县住宿学生。为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教学设备及雄厚的师资力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校申请并获得了招收外国学生的资质。从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日本、韩国、和持有外国护照的台湾学生来校就读,2003届毕业生100%考入了重点院校。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双向交流学习引进的教育理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2017-03-09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 待审核
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是西城区一所以外语为特色的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前身为南菜园中学,02年正式更名。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由当年基础薄弱的初中校成长为建制完整、结构合理、师资雄厚、成绩优异的完全中学,迅速跻身于教育优质资源校行列,成为了依靠内涵发展实现成功转型的典范。学校目前已形成了校风良好与教学质量增值明显两大特色与优势,依靠出色的管理和过硬的质量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现有初中教学班18个,高中教学班10个,在校生八百余人。教职员工共134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硕士研究生15人,市区级骨干教师21人,1人荣获“紫禁杯班主任”称号,多人多次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语文、数学、外语等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创办之初,学校制定了“外语优势,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将“创办老百姓上得起的优质学校”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努力探索管理途径,大胆进行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两支队伍建设学校在创办之初便清醒地意识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就是要形成具有前瞻意义的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策略,建设服务学生终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尤其重要的是要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在两支教师和班主任两支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建立起系统、全面、真实、规范的教师业务业绩档案,鞭策、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创建了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操作系统,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了“量体裁衣”的成长菜单,让教师明确自我发展类型与层次,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完善了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加大了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并邀请区名师工作室的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扎根学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在教师培训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制定了基于外语学校特色的外语教师培训项目;依托《班主任》杂志社,率先在我区中学中创建班主任工作室;强调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引领和教师成长上的积极作用;定期召开全校范围内的教学研讨周和教学研讨会,围绕工作中的重难点展开研讨,厘清认识,深化理解,开拓思路;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内骨干教师提升学科竞争力;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鼓励他们与经验丰富教师结对,每年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使教师配置日趋合理。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举措,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敬业勤勉的教师队伍,更多的教师成长为专业加特长的综合型人才,跨入了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行列。2、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上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年级主任制,年级主任适度兼课,统领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用人机制上实行干部校内挂职制,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局面,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主的教学观念,确定了多元、动态的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校本教研上采取“集体说评式”的备课形式,打破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走出了一条教师合作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教学模式上实行固定班级、分层上课的教学模式,强化体验性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3、彰显外语特色作为一所以外语为龙头的特色校,学校加大了外语实验的范围和力度。课程设置上,初中年级增加了《综合英语》,高中年级增加了《新概念》,并开发了“了解世界”的校本课程。除了聘请专兼职的外教,学校还增设了包括英语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在内的校本课程,以及英语口语考级、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选修课程,并且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开设外语角、举办外语节、排练课本剧等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外语听说环境。2011学年起,学校增设了小语种班,为学生的外语学习之路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小班教学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授课方式,学生们充分享受着少而精的课堂教学。在校学生95%以上都能顺利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英语口语等级考试,先后在全国各级各类英语表演比赛中共取得了金奖、银奖、铜奖数十枚的优异成绩。作为北京市对外开放单位,学校每年都要承接各种大型外事活动。近几年来,先后有英、美、加、新、澳等多国专家、老师和学生来校进行访问和交流,目前学校已与多所国外学校缔结为友好校。外语学科的突破,加强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六年均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70%学生考入了市级示范高中。高中创办时间虽然较晚,但也实现了成绩的稳步上升,2011年的本科升学率达到了80%以上,更多的孩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正是由于学校采取了“特色带动全面”的策略,以外语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了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才作为了广外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于2011年9月正式迁入到了位于莲花河胡同的新址。新校园占地面16600平方米,教学环境典雅,教学设施一流,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们的成长搭建了一个更为优质的平台。学校的特色教育也得到了西城区教委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拟与西城外国语和月坛中学结为外语教学联合体,通过增强校级交流,在外语特色课程建设、教师施教能力提高等多方面相互促进,深入探索。
2017-03-09北京市第二一四中学 待审核
北京市第214中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坐落在西城区“环境优美一条街”——月坛北街的西端,毗邻钓鱼台国宾馆。学校周边环境静谧优美,绿荫匝地,芳草掩映。周围是国家机关办公区,远离都市喧嚣,是一处理想的潜心办学所在。学校占地面积8635平米,建筑面积9051平米,现在24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00余人。建有200米跑道的操场及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良好,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整洁,育人气氛浓厚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单位。
2017-03-09北京市回民学校 待审核
北京市回民学校简介:成达师范1929年迁到北平。抗战时期,颠沛流离,几经辗转迁徙,1941年在桂林归为国立。1946年又从重庆迁回北平。解放前夕,成达师范由中国共产党接管,合并了西北中学、燕山中学,在1949年10月6日,建立了国立回民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少数民族院校,属中央教育部直属管理。回民学院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选派优秀的教师、招生和分配,使学院的办学质量迅速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很快就跻身于北京市先进学校的行列,文体活动水平也赫赫有名。学院培养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肩负历史责任,奔赴祖国各地,承担着宣传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1958年开始,回民学院的干部、教师陆续调离,校园也逐步缩小。抽调部分骨干老师分别参与筹建宁夏回族自治区、宣武红旗夜大、宣武师范、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回民学院本部在1963年分为回民中学和68中学。人员的调离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985年两所学校重新合并,北京市教委将回民学校确定为首批办好的市级重点中学。回民学校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办学质量逐渐提升。2002年,被市教委评审定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2003年又与181中学合并至现在的规模。 八十多年来,学校培养出的3万余名毕业生,在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中,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中,特别是在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发展现状: 北京市回民学校学校现有初、高中48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其中住宿学生760余名),225名教职员工,14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师生占总数的30%。学校曾经多次获得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德育先进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数字化校园校”、“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男女足)基地校”、“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学校深入研究和探索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精品建设、办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在多元文化“融•和”的浸润与凝炼下,学校蕴含了浓郁的“儒雅、大气、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和文化气息。 学校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38000㎡。校园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羽毛球馆、餐厅、宿舍等组成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别具特色。校园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格。 学校有标准的400米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看台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看台下面是120米的风雨跑廊。教室内配备电子白板、液晶电视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宿舍设有空调、电视、电话、双卫生间、冷热水等。学校餐厅属AA级,可供1000余人同时就餐。 学校秉承丰厚的历史传统,不断规范、完善、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入探索,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和贯穿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和贯穿于建设和谐校园的全过程。强化两支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学校的各项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增加管理中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学校“安安静静做教育,实实在在谋发展”的特质和“在平实中做出不凡,于细微处求得精致”的管理特征。 学校深入进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追求“儒雅、大气、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精神。将校园文化作为窗口,在校园中充分体现民族团结特点,体现高品位办学、高素质涵养,高效能运转,突出民族学校团结、和谐、奋斗、进取的风格特征。将制度文化作为保障,建设完善、有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为学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将精神文化作为核心,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着力建设,使精神文化聚合成学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最终成为相对稳定的价值观体系。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校教师刻苦学习、勇敢尝试。在校内教研、区内教研的基础上,教师源于课堂、走出课堂,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参加市、区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化学组、英语组、体育组、计算机组的教师代表参加全国和华北地区、北京市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中起着引领作用;市、区先进教研组和文明号团队在工作发挥着集体合力,促使着学校年轻的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在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校园中在“立德、笃学、健康、和谐”校训的导引下,回民学校的师生通力合作,致力于深化教研提升能力,致力于课堂教学保证质量,致力于培育素质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兴趣学有特长。课堂上、下教学相长,综合实践练就本领。科学、丰富、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科技和文娱、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培养了学生们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健康身心。美丽和谐的校园使学生在校的生活充分体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北京市回民学校的师生们,用自己美好的理想、满腔的热情、执着的信念,实践和体验着教育的快乐,追求着幸福的学校教育生活。
2017-03-09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待审核
北京市三里屯一中成立于1963年,2003年成为首批区级示范校。现一校三址(三里屯校区、幸福村校区、百子园校区),是全日制公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三里屯一中高中部位于使馆聚集的黄金地带,北靠东直门,南临工人体育场,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馆舍齐备,配置精良,环境优雅。 学校现有学生1400多名,教职工196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特级教师,有市区级骨干和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24名,结构合理,群英荟萃。 学校以“爱家、爱校、爱国,求真、求善、求美”为校训,确立了“当朝阳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的目标,坚持 “把小事做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服务做出价值”,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减负增效”。倡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治管理,自主发展”,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形成了“立足自主,不断创新” 的办学特色。学校突出的办学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朝阳区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2012年平均本科率超过95%,一本率接近40%,连续五年获朝阳区“高考工作先进校”的称号。目前,全校师生正以“追求卓越”的精神,落实朝阳教育发展规划,探索适应时代变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改革新路,励精图治,努力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品位的特色学校。
2017-03-09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 已审核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位于西城区北京金融街北端,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办完全中学,其前身为香山慈幼院女部,1931年迁到历代帝王庙更名为北平幼稚师范学校,著名爱国教育慈善家熊希龄先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参与创建,建国后为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1972年统编为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校风学风严谨、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西城区较高的水平上,是社会公认的优质教育学校。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生说“一五九中是我市的一所名校,经历了沧桑,也创造了辉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校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学楼、演播厅、多媒体教室和高标准的学科实验室。游泳馆、篮球馆、乒乓球馆和塑胶操场等体育活动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光荣办学传统,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提出“追求卓越,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景,倡导“开放、自主、互动”的活力教育,追求基础扎实、习惯良好、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 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学校注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为师思想境界,教师团队敬业爱生、好学上进、业务精良,其中培养出北京市劳动模范教师一人、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多人,特级教师一人,有市级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29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4人,60%的教师获得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学校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建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具有社区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教学上强调“教学做合一”,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培养自信心,激发内驱力”,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的合唱、管乐、舞蹈等艺术教育活动特色突出,田径、篮球、游泳、足球、乒乓球训练水平较高,是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以“智能机器人”为龙头的科技教育活动,历经十年,成绩卓著,2010年获得北京市中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和第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一等奖。 优良的校风和严谨的学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现在已经成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北京市新课改样本校、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市红十字会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校和中国教育工会先进单位。学校被新浪网、《北京晨报》等新闻媒体评为“北京市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学校”。 营造尊重氛围,激发内在活力。一五九中是育人的摇篮、成长的沃土、展示才华的舞台,师生将携手追求卓越,共同发展,谱写新篇。
2017-03-09北京市徐悲鸿中学 已审核
北京市徐悲鸿中学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具有美术特色的普通中学。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学习弘扬悲鸿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健全人格,培育“四有新人”为培养目标;坚持“创意校园、创新课程、创建特色、创造个性”的特色教育理念;坚持文化课、专业课和专业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合格加特长的育人途径,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 学校校风良好,学风端正,教风严谨,管理严格,学生举止文明,学有特长。学校具有标准教室、天光画室、计算机教室、陶艺制作室、电脑动漫制作室、语音教室、摄影室、体操房、健身房、图书馆等为美术特色教育教学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教学设施和设备。徐悲鸿中学经过十五年办学实践,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高考专业合格率100%,文化课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受到家长与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努力置身于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均衡化发展,始终坚持从两个维度探索认识学校发展的文化定位,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校文化。 十余年间,学校为国家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合格毕业生2000名,其中40%进入国家重点艺术院校深造,一大批毕业生在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从事中西方文化交流工作。 2009年9月1日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学校由体制改革试点校转为公立学校,性质为北京市公立艺术特色高级中学。学校将严格按照发改委核定的公立特色高中学费标准收取学杂费;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参加北京市统一会考,依据办学特色需要,学校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考试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批准,实施了美术会考替代部分文化科目会考的优惠政策,从而保障了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特长发展。 徐悲鸿中学建校十五年来,已经发展成为西城区教育生态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课程、丰富校本课程。我们相信,历经岁月的磨练,在不断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的文化积淀也将日益深厚,学校的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将日益彰显。
2017-03-09